作者: 优质股票群网 浏览474次 更新时间:2022-06-15 12:26
每次写文章时,都会聊一下最近正在阅读的书籍,因为很多理解和思考的感悟都来自于那些坚持不懈的阅读。上一本《从财务看企业》告一段落后,本周又开启了《扫雷—读财报做投资》、《人生处处是修行》两本书的阅读,目前这两本书读了20-30%的进度,总体感觉还是不错,有一些新的收获。
其实过去写文章的顺序也是按照行业知识、估值体系、财务思维、情绪管理逐步展开,前一段时间跟大家聊过一些财务方面的所思所想,当然主要是从投资这个维度进行梳理。一家企业的经营状况如何,需要用数据来表达,至于表达的方式无外乎整体与结构的展示:资产负债表就是企业的全貌,高矮胖瘦、健康状况一览无遗;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企业的最重要分支结构,分别对外展示公司的赚钱能力和资金活力。
从财务思维到情绪管理,这个跨度很大,也是每一个做投资的人都希望去跨越的障碍。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过去两年多A股的形态转换:2020年3月19日沪指创下新冠疫情以来的新低2646.8点,从那时起至2021年2月18日,沪指走出一波长达11个月的牛市行情,最高涨至3731.69点,涨幅为41%。之后至2021年12月13日,A股又维持了近10个月的盘整行情;从2021年12月中旬的2721点开始至2022年4月27日的2863.65点,股指又经历了5多个月的下跌,跌幅为23%。2022年4月27日股指出现V型反转,沪指持续上涨至今,涨幅为14.9%。
这两年多的时间,市场经历了“下跌—上涨—盘整—下跌—上涨”这一连串的波折,截至到昨天收盘沪指为3288.91点,对应的TTM市盈率是12.8倍;回顾A股整个历史,沪指第一次达到这个位置是在2007年5月13日,当时对应的TTM市盈率是45倍。15年过去了,大家谈论A股依然是徘徊在3000点附近,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今天的中国经济增速只有5%左右,2007年时我们依然还享受着10%以上的高增长;不过今天的A股有着更高的盈利基数和更低的市盈率,以前是虚胖,今天是厚实。
有一次查理.芒格接受记者采访,被问到“如何才能活得不那么焦虑”?他回答“降低你的期望”。我们不妨回想一下过去犯过的那些错误,或多或少都是因为我们害怕错过机遇,又或者是急于赚快钱、或者急于搬回损失,导致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在市场面前栽跟头。当前Wind全A指数的市盈率PE是17.6倍,市净率PB是1.72倍,根据PB=PE*ROE,我们可以算出全市场的平均ROE为9.8%。
这个数字说明了什么呢?也就是说不考虑分红,也不考虑赚估值PE波动的钱,我们投资股市大概一年的收益也就是9.8%,这就是我们要接受的一个事实。当然,我们算上A股2%的分红率,考虑到专业的机构和牛散对市场的高认知,给予一定的收益溢价,努努力每年15-20%的收益尚可以期待。
前段时间我在对比贵州茅台和比亚迪时,从财务的角度分析了二者的资产质量、盈利结构和现金流情况,自五月初以来比亚迪的涨幅超过50%,总市值也超过了一万亿,估值TTM为277倍,很多人说看不懂,其实我亦如此。这些年我们见证过太多的赛道热和市场疯狂,或许这就是投机与投资的阶段性差异。
在A股的平均估值只有17.6倍的基础上,市场愿意给比亚迪277倍的估值,但是我们同样看看身为汽车制造业的上汽集团,估值仅为9.2倍。当然你会说以燃油车为主的上汽已经是昨日黄花,而比亚迪在国内主导的新能源汽车开拓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样说似乎也有道理。不过先不着急下结论,我们还是回顾一段汽车产业历史……
今天的新能源汽车跟燃油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无非是能量的不同,一个以汽油为主,一个以锂电池为主,除此之外整个汽车行业的本质没有太大区别。其实在十几年以前,燃油车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也是一个新兴赛道,2002年上汽集团的归母净利润是10.7亿,2018年达到历史最高的360.09亿,在此区间上汽的市盈率处于8-55倍之间,市盈率中位数大概为15倍。我们不妨把今天新能源时代的龙头比亚迪比作当年燃油车时代的霸主上汽集团,比亚迪的估值合理吗?
2021年比亚迪的归母净利润为30.45亿,以新能源当前的发展势头来看,比亚迪远期的净利润达到200亿是有可能的,不过对应今天的万亿市值估值仍然高达50倍,仍旧是一个大写的“贵”字。实际上前段时间我们也曾提到的另外一家公司宁德时代,其估值最高也曾冲击到200多倍,随着二三线电池厂商崛起、上游碳酸锂涨价,其过去的高估值基础在今年被严重动摇,曾经动听的故事也就戛然而止。
我们把眼光放在全球市场,如今的电动车王者特斯拉在美股的市值是6865亿美元,TTM滚动市盈率是81.7倍,基于2022年预计的动态市盈率仅为58倍。同样在美股上市的蔚来汽车,随着高增长势头消散,市值也从巅峰时的1000亿美元跌至今天的316亿美元,甚至被后起之秀理想汽车踩在脚下。所以无论是时代的横向对比还是纵向参考,比亚迪当下的高估值可能都只是一种现象级的存在,随着新能源技术、市场和政策的变动,这里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需要多一份警惕。
昨天一个在政府工作的朋友发信息跟我说最近天天都很忙,差不多每天都在加班。忙什么呢?忙着稳经济增长,今天十点钟统计局将要公布5月份的经济数据,不出意外的话今天的各项数据都会较4月份大幅好转,而且随着疫情趋于稳定以及各种政策落地,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速有望超过7%甚至冲击8%,全年仍有可能超过5%。
最近美国饱受通胀之苦,美股再度创下了调整以来的新低,A股和港股却展现出异常的坚挺和强悍,无论是成交量还是市场氛围,都在稳步抬升。当前国内股市上涨的基础是什么?还记得4月份时我写了多篇文章,论述了当时股市低迷的三大原因:疫情的冲击、经济的低迷、美联储的加息。今天,除了美联储的加息这个不确定因素之外,其他两个忧虑已经荡然无存:疫情已经稳住,经济出现边际改善,我想这才是今天A股最大的稳定剂。
我们回顾这一轮4月底A股的企稳反弹,最先出现的是估值低,当时Wind全A一度跌至15.4倍;之后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从加大基建投资、降准降息到松绑房贷利率,政策底是清晰可见的,为什么在经济底还未真正到来时A股就已经出现了绝地反击?还记得文章开头部分我们梳理的最近两年A股走势吗,2020年2-3月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A股见底了,同样是估值低和政策底的清晰可见,而经济底是在二季度之后。对于今年的股市走势,市场又再一次给出了最坚定的回应!
从历史的长河中看股市风云,其实最大的变量就是市场的情绪,修行的结果就要让我们拥有一颗不动心:任你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以上…………